Haworthia‘Chockwonder’的由来及特点

很多年前George Lombard(Gerhard Marx的好友,著名的培育作品’Lombard Star’就是由他的名字命名的)给了一株Haworthia ‘Chocolate’(巧克力),它确实呈现出非常醒目的黑巧克力色。很容易群生,也使得体型比较小。独特的颜色让它成为非常有潜力的杂交培育的亲本之一。

我一直用它作为亲本进行了许多杂交培育,而且有几株后代相当不错。在我看来,与 ‘Chocolate’杂交最好的亲本是是用H.badia(芭堤雅)杂交非常漂亮的白色的H. wimii ( emelyae var. major)(微米寿)所得出的后代。Bob Kent(鲍勃·肯特)用这个组合杂交培育繁殖了他自己的’Bev’s Wonder’系列。所以也可以说,H. ‘Chockwonder’是H. ‘Chocolate’和H. ‘Bev’s Wonder’的杂交培育品,虽然我的Bev’s Wonder是我自己用相同的亲本组合培育而来,而非来自Bob Kent(鲍勃·肯特)本人。我用特定的白色叶片带齿的H. wimii(微米寿)个体杂交叶子长尖叶的H.badia(芭堤雅),看起来有点类似Bob Kent(鲍勃·肯特)的’Bev’s Wonder’系类中的‘Imagine’(想象)。

H.’Chockwonder’非常有吸引力的不规则巧克力色岛状线条光滑的白色窗面上点缀着疣点,让人不禁觉得看起来H.splendens可能是它的亲本。

作者:Gerhard Marx

十二卷“糊斑锦”的形成及与“全锦”的区别

十二卷的糊斑是斑锦的一种特殊类型。

锦细胞和绿细胞的排布叫做“嵌合”,嵌合均匀叫做嵌合度高,锦质量好,也叫山水斑、极上斑。极上斑随着生长会逐渐的进入极化,全黄、全绿。由于锦细胞和绿细胞的习性不同,栽培环境都会引导走向一端,这叫做锦的分离,是斑锦植物最终的宿命。

有趣的是,十二卷的叶片有两层,外表皮和内表皮,都分布有叶绿素,外表皮直接接触光照,内表皮通过“窗”接触光照,外表皮和内表皮的习性不同(准确说是对激素敏感性不同),这就造就了一个激素浓度差。斑锦植物的锦细胞和绿细胞恰好习惯于不同激素浓度,在栽培过程中,歪打正着极化分布到内表皮和外表皮两个地方,比较常见的是锦细胞到外表皮,绿细胞到内表皮,这就形成了“糊斑”。

“糊斑”是锦极化的一个特殊结果,和“覆轮、中斑”一样,都是锦进入“稳定岛”产生的,是斑锦的三大结局之一(全黄、全绿、锦稳定岛)

糊斑就是指斑锦散开均质化了,“糊了”“的斑锦,由于绿色细胞在内表皮,故而从窗内是绿色的,外面是锦的,这是区分“全锦”和“糊斑”的关键之处。

糊斑由于内表皮带有叶绿素,可以光合作用,比很多极上斑长得都快。

山本欧若拉万象糊斑锦

稻妻系万象糊斑锦

雪国糊斑万象锦(“冰天雪国”)以2.8万结拍

2018.4.11日消息:岩大的作品“冰天雪国”,雪国糊斑万象锦,以2.8万人民币结拍。

一直以来有很多花友质疑,这种近乎无叶绿素的十二卷是否能够长时间存活,事实上早在2015年底,岩鸣就曾发出过当时的照片,通过对比,这2年多的时间确实长出了几个叶片,虽然长势不快,但她却健康的活着。

2015年12月冰天雪国的照片

“大紫”和“紫万象”的区别在哪里?

大紫,最早报道时为岡野氏出品,称为“白紫”,后改名为“大紫”,也可表述为“大型紫万象”。

不过,很多商家当作噱头的“大型紫万象”实际上都是“紫系万象”,准确的应称为“大型紫系万象”,系即是以紫万象为基础的有性繁殖个体或姊妹株,并不是紫万象,也不是大紫。

紫万象是万象原生种之一,为最早期从原产地搜集的品种,与稻妻、赤筋、春雷是同时代的品种。

从遗传学上说,大紫来自于紫万象。根据文献记载,在30年前,日本通过组培的办法获得了10株紫万象成株(可能有若干苗,但最后用于公开交流的有10株成株),其中一本为大紫,被岡野氏收藏;一本紫万象锦,被川东氏收藏;其余八本全部为普通的紫万象,被其他十二卷爱好者收藏。

目前来看,大紫的窗可以达到2.5cm左右,而普通紫万象只能达到1.8cm左右,大紫纹路远浓于紫万象。由于稀少,市场价值高于紫万象20倍以上。

大紫形成的原因,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认为组培导致紫万象脱毒,一个是认为大紫是紫万象的芽变。

——脱毒说:因为很多植物都存在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多肉植物后,纹路会变得模糊、窗变小、易多出侧芽或畸形,长时间砍头等无性繁殖会促进病毒感染加重,使得品种退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脱毒苗,恢复其品种本身固有特征,所以组培苗的后代很多个体较大、窗也大,这就是脱毒的效果。但并不是组培苗都可以脱毒,只有特定的操作和技术才能实现,所以现在市面上的组培苗大多还是带病毒的。在栽培环境吸烟、弹烟灰或触摸植物都会使得烟草病毒感染多肉植物,要坚决在栽培环境禁烟,尽量洗净手再摸植物。从大紫和紫万象角度说,如果脱毒引发的大紫形成,按理说不止会有大紫一个个体,并且大紫随着无性繁殖会被病毒再感染,而退变为紫万象。因此,大紫不太可能是紫万象的脱毒株。

——芽变说:芽变是一种特殊的变异,由无性繁殖而来,概率极低。生物学角度认为是体细胞突变或多倍体改变,导致某些激素受体发生功能变化形成的激素敏感个体,这样的个体通常表现为巨大化特征,目前大家知道的例子比如超级绿岛是R2的芽变,明镜是西山的芽变等等。从目前大紫的稳定性上来看,极有可能是紫万象的芽变。在组培过程中,由于赋予体细胞更多分裂的机会,出现芽变概率会提高,利用一套筛选手段,可以更高效的获得芽变个体,所以大紫可能最早就是来自紫万象组培的芽变,和超级绿岛是类似的。

十二卷配土怎样达到“润而不湿”的境界?

能养好根是每一个十二卷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让十二卷能够展示他美丽姿态的最主要的基础。

先上图:

12卷要养出状态养出色彩,使某品种的特征最大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养好根。强大健壮的根系,是植物展现品相的基本保证。上图是株日月潭寿,可以看出,窗面油亮圆润,绿中带紫,紫纹清晰,已尽显日月潭的主要特征。根系不好,连植物的正常状态都没法维持,更不要说晒出色彩来。

接下来,翻盆,看根

剔除的枯根

配土

配土是否合适是养根的决定性条件。颗粒土是主要成分,适量掺入树皮、珍珠岩、稻壳碳及少量泥炭,一般中型品种颗粒粒径5mm左右为宜。保证既保湿又透水透气,达到“润而不湿”的境界,就说明你的配土是成功的。

另外,别迷恋用啥盆,盆只是介质的容器而已。上面植物是用最普通的7*7经典小方盆种的。

最后上个翻盆的正面照

作者:cougarmax

十二卷品种“京之华”的种植简介

京之华(学名:Haworthia cymbiformis (Haw.) Duval)是阿福花科十二卷属的多肉植物。野外分布于非洲南部。植株小巧,十分适合盆栽观赏。

植株矮小,株高一般5-6cm。叶片互生,长圆形或匙状,肉质肥厚,生于极短的茎上,叶片紧密轮生在茎轴上,无明显的地上茎,肉质叶呈莲座状,质地柔嫩半透明。叶长1.5-2.5cm,宽0.8-1.5cm,叶面有8-12条并具不太明显的白色纵条纹,并有一条明显的暗红色中线或中间有褐色、青色的斑块,叶缘有细锯齿。叶面翠绿色,叶肉内充满水分。花葶特长,可比植株长6-10倍,顶生总状花序,花小。

京之华锦喜欢明亮的光线,但对直射阳光较敏感,最好放在玻璃后接受日照。可半阴养殖,对水分需求不多,长时间积水容易腐烂,可经常喷雾保持空气中的湿度。喜欢松软的土质。

京之华锦繁殖方式主要采用分株。

十二卷硬叶品种“巨松雪”的种植简介

巨松雪(学名:Haworthiopsis limifolia var. gigantea (M.B.Bayer) G.D.Rowley)又名琉璃城,是阿福花科十二卷属的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琉璃殿的变种之一,原产于南非。

雪松和人一样,其生长每天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养分,这样才能保证雪松的健康生长,不用担心雪松因为养分不够导致枯萎,只有适时的给雪松补充肥料,再加以一定的水分,这样雪松才能茁壮的生长,但是雪松施肥也要把握住最佳的施肥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施肥效果。

第一应施萌芽肥,作为刚刚萌芽的雪松应该施有机肥,应该采取根施法,对于刚刚萌芽的雪松应该多施些氮肥,钾肥,这样才能保证芽壮,芽多,多发壮枝,为新年的生长打好基础。这个时节的施肥对于雪松的生长最为重要,因为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休眠期,雪松本身的养分基本消耗殚尽,这个时节雪松本身积累的养分已不足以保证雪松的正常生长,所以在这个时期施适量的氮肥,钾肥对于雪松一年的生长非常的重要。

第二应施花前肥,雪松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如果肥分供应不足,往往会造成花茎小,花期短或花器官发育不良等诸多弊端。应及时追肥。并以磷肥为主结合钾肥施用。磷是成花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一般用叶面喷湿法。 例如补充磷肥可以用0.2%至0.3%的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

第三秋季生长停滞期忌施大肥。秋季停长前应该不施肥不浇水,这样才能保证新梢及时停止生长,保证花木细胞液浓度较高,组织充实,提高抗寒性,为冬眠做准备,此时如施大量氮肥,会促使新梢继续生长,造成组织疏松而易受冻害。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十分微弱,根部吸收能力弱。如果施大肥,土壤溶液的浓度太高,容易造成根系盐分中毒或由于渗透压的原理造成花木水分倒流入土壤,造成花木生理干旱致死。

区分十二卷中的“硬叶”和“软叶”的标准是什么?

众所周知,十二卷属分为软叶性和硬叶性2大类,这个主要是在栽培中培育者根据感官对叶面坚硬程度的区分,很多人觉得有的叶面还是比较坚硬的,如群鲛(parksiana)等,似乎他们介于软叶和硬叶之间,有的硬叶品种,其实叶面也是比较软的,那么坚硬程度有什么标准呢?

其实,我们现在区分硬叶和软叶主要的根据是它们花的强壮程度!当然,植物的各个器官都有类型的状态,这个称为植物的“同息现象”——花粗壮的,植物营养体也粗壮,植物也比较硬。

硬叶类和软叶类的区分只是一个比较笼统而非专业的分类方法,在十二卷属中,这些形态差异的植物被分为3个亚属,共同组成这个数量众多,变化丰富的植物群体。

十二卷三个亚属的区别及特点

十二卷属(Haworthia)被分为3个亚属,分别为:Subgenus Haworthia、Subgenus Hexangularis和Subgenus Robustipedunculares,这个分类是根据南非M.B.Bayer在1971年提出的新的系统分类标准。鉴于该属种类繁多,其后又有很多人提出了组sect、亚组subsect的分类标准(这不是常用的分级单位)。十二卷植物千变万化,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总的来说形态上差异很大,从具有具有莲花状的形态如京华,到具有“窗”状结构“寿”以及截型的的玉扇万象,和硬叶的龙鳞和冬星等,虽然形态上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生殖器官——花和果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植物学上,就是根据他们的花和果实的特征来区分这些种类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花和果实来讲这几个亚属的区别之处。

一、软叶性十二卷亚属(Subgenus Haworthia)

该亚属的学名Haworthia,与本属的学名是一样的,因为这个亚属具有绝对多的种类,占全属2/3以上的品种,很多种是本属的代表种,所以这个亚属沿用本属名。属名意思是发现该属的人名(英国人)。这个亚属全部为软叶性十二卷,除了决大多数种类叶子较软外,其实是指本类型的花与其它2亚属比都是柔弱的,所以,我确定这个亚属的中文名为:软叶性十二卷亚属。

这个亚属的花的特点是:花梗较柔弱,每单个小花的花柄(花托)向外倾斜,花冠上部分开,下部聚合;与另2个亚属比较,上部的花瓣比较长(分开部分较多),下部花筒膨大近似于一个三角柱型;花筒稍微向下弯曲,与花柄成一定角度。

果实是蒴果,成3瓣从顶端开裂;种子小,黑色或深褐色(三个亚属共同的特征)。本亚属果实成长圆柱型,里面约有6—30粒种子。种子约1mm长,0.5mm宽。

二、小型硬叶性十二卷亚属(Subgenus Hexangularis)

这个亚属的属名意思是“六角型花的”,本属除了植株较软叶性亚属硬外,主要是花枝更为坚硬,小型是与后面这个亚属比较的,所以本属定名为:小型硬叶性十二卷亚属。本亚属数量要少的多,目前只有16个种,最后一个被发现命名的种是H.bruynsii,本属几乎没有什么新种再被发现。

本亚属花有点象国兰的花,花梗坚硬,有些可以出侧花梗,形成复总状花序;花冠上部分开,花瓣向外张开部分与软叶性亚属比少一些,花冠下部聚合,成近六边形圆柱体(这是本亚属学名的由来,也是最主要的区别之处),基部膨大;每个单花的花筒与花柄在几乎在一直线,花筒不象上面的亚属弯曲严重。

本亚属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花瓣较厚,这个特征造成它的花看上去比软叶性亚属要强壮的重要原因,下面那个亚属的花瓣比本亚属还要厚,所以花冠先部张开部分就小,变得更加强壮!这也是为什么在感觉上各亚属的花的形态有不同状态的重要因素。

果实、种子与软叶性亚属相似,种子6-30粒,但是往往比上面亚属结实要少,种皮往往比上面亚属要大一些。

三、大型硬叶性十二卷亚属(Subgenus Robustipedunculares)

本亚属的学名意思为“强壮的”,意思指本种的花特别强硬,并且本亚属全部为硬叶品种,相比较本亚属植株在十二卷属中都可以长的很大,所以本亚属定名为:大型硬叶性十二卷亚属。本亚属只有4个品种,漫天星(minima),瑞鹤(marginata),帝王卷(kingiana)和冬星(pumila),除minima部分类型较小外,其余3种都可以长到15CM以上,其中pumila是本亚属,当然也是所有已知十二卷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种类。

本亚属的花梗粗壮,全部都有分枝,也就是全为复总状花序;花冠和花柄在一直线上,上部花瓣分开少,花瓣下部聚合部分多,基部十分膨大;花管几乎是直立的,这些特征与前两亚属比要显得非常强壮(也是本亚属名的来由)。本亚属的花朵都比较小,每个花序上的小花每次只开一朵,每朵小花的开放时间只有1-2天,是本属中开放时间最短的。

本亚属的果实和种子也特别大,充分说明本种生殖器官的强大(也是与前2亚属的区别之处。我现在还没有这个亚属的果实种子图片)。这个亚属的果实象豌豆一样浑圆,种子大,种皮成圆形包裹住种子。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区分硬叶和软叶主要是根据它们花的强硬程度,当然,植物的各个器官都有类型的状态,这个称为植物的同息现象,花粗壮的,植物营养体也粗壮,植物也比较硬,所以分为硬叶类和软叶类。

来自:仙人堡

十二卷夏季如何保根?

一棵植物要想养好,最好先研究一下它的原产地,那是根植于其基因记忆里的东西,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它的东西。

我们养的12卷除龙鳞琉璃殿缟纹鹰爪等少数几类外,大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开普省东部和东开普省西部,频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基本属于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印度洋暖流和大西洋寒流影响,终年少雨多雾,少量的降雨发生在冬季,平均温度12℃-15℃

十二卷的原产地降雨量不多,常常是很长时间没有雨水的灌溉,可是每一株都是萝卜根,得益于空气湿度大,凭早晚温差的水汽,就能维持它们长时间的生存,朋友们,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给我们的提醒是:
一、我们动不动只用几天时间就把一棵12卷保持了好几年的萝卜根给毁了,这说明水对于12卷的根来说真不是个好东西。
二、12卷的叶面也是有吸收水份作用的。
三、是不是可以这么设想?在空气非常湿润,但是雨却很少的情况下,叶子吸收来的多余水分甚至可以被转移储存在根部,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长时间没有雨的季节,萝卜根依然肥硕的原因所在?从生物学角度说,这是说得通的,红薯和土豆肥硕,就是叶子把产生的养料都存在根里了,肥肥硕硕的根多少都是能储存水分养料的。

我们常常发现,一棵盆土表面白得发干的12卷,反而长得生意盎然,甚至萌发新叶,而一棵浇过水的12卷却总让人提心吊胆,真害怕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就烂了。

总的说来,12卷不比种菜,菜在浇水后总是生机勃勃,而12卷最有生机却是在盆土偏干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根的问题。12卷的根就是个储存器,类似于骆驼的驼峰。

原产地的12卷在极其稀少的下雨季,利用根把水和肥吸饱了,然后在之后漫长的干季中,通过根部的水份和营养物质来调节叶茎的需求。因为有了根部的储备,再加上早晚温差叶面吸收的水份,基本上可以供应叶茎缓慢的生长需求。如果它觉得储备有点勉强,它就让自己长得干瘦一点,并干枯几片外围的叶子,减少养料和水份的消耗,并立志在下次雨季来临时,把自己的根长得更长一点更大一点,在干与旱之间,究竟需要多大多长的根,它在与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

但在离开原产地后,在我们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它的节奏乱了,凭借亿万年适应出来的深种于基因中的应对环境的本事全然失去了作用。它们长出了萝卜根,准备迎接长时间的干旱,短时间内只准备靠叶子补充一点水分。但是水分却源源不断地到来,它想那我储备这么多的水有什么作用呢?它的萝卜根极度没有了存在感,于是在一个忧伤的夜里腐烂成水。

须根的蓬勃是退化还是进化?一棵须根过于发达的12卷往往就真长成了一棵草,硕大无比肥大无比,但是叶面的美丽性状却变得隐约。也许再给它一千万年进化,它真的会变回一棵草?其实在亿万年前,它也许本来就是一棵草,为了不至于灭亡,为了在干旱中继续生存,它才进化成了今天的样子。好吧,你们确信要给它优越的环境,让它们变回去?

有些12卷也许正走在进化回去的路上,比如那些生命力强健被我们称为“贱”的品种,怎么也种不死,须根一大坨,在潮湿紧实的土壤中也安之若素。

但总有那么一些12卷不愿走回头路。

要种好它们就必须尽量保留好它们粗大的根,让它们粗大的根发挥协调作用。

小苗是需要更频繁一点更持续一点的水分的,但中苗以上至成株,特别是有了萝卜根的成株,千万请控制好浇水的节奏。

最好的办法是,浇过水后,尽量争取让土尽快干。浇要浇透,让它的根吸饱水,一旦吸饱水,多余的水分就成了最大的威胁,需要用各种办法,比如增强通风,实在不行用电风扇猛吹,让盆土尽量到达微润甚至干脆干了的状态。然后给它的茎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去消耗它的萝卜根,比如十天,半个月。对于成株,特别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就算土已全干,在遮荫条件下,十天半月简直就是小意思。只有那种倒根或者萝卜根没有出来的个体才会轻易地干瘪。

不是说夏天不要浇水,而是增加间隔,所谓的毛细根在夏天死掉也不是很要紧,保住了萝卜根,温度合适的时候一勺水下去,几天毛细根就出来了,萝卜根倒了,估计要小半年才能恢复,还不一定有之前状态好呢。

有朋友说每个地方气候每个人环境不一样,用自己的教条作为经验是耍流氓。我表示赞同。南方和北方气候完全不一样,北方干燥,记得以前妹妹去北京读书,听她说洗脸的毛巾晾在屋子里睡一觉起来就干透了,我怎么都不相信,要知道在俺所在的南昌,碰上雨季,毛巾就算晾阳台两三天不干都是有的。那么估计北方的盆土在加了泥炭的情况下四五天就干得不要不要的了,而南方全颗粒情况下十天半月还没干透。所以确实不能机械。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伤害了北方花友的心,抱歉哈。

但有一个原则是没有错的,从干再到湿再到干,特别是夏季,特别是比较高温的地区,特别是南方,每个步骤中间一定要有一定时间间隔。至于间隔四五天还是十天半月,就依据你们的环境吧。

千万别相信大仙们那些浇过水以后湿淋淋茂盛的图片,那都是假象,可能半个月只浇了一次水,既然有时间浇水,也刚好有时间照几张照片。这种假象会让你觉得湿淋淋和植物的茂盛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作者:夜里挑灯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