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的锦父本能遗传给子代吗?

这篇文章起源于下面这几个十二卷子代锦苗:

这几颗十二卷玉扇的苗来自3个不同母本,和同一个父本的杂交,而且是不同年份结的种子,4个父母本都没有明显的锦化,那么问题就来了,之前的资料一直显示锦是母本遗传的,3个不同没锦的母本遇上同一个没锦的父本怎么会有锦化子代?而且这3个母本和别的品种杂交,子代目前都没有发现锦化子代,难道是3个母本隐形锦基因被这同一个父本激活,而别的父本无效?这未免太过于巧合了。带这个这个疑问我请教了一下花友,其中一个花友的答复(首先谢谢这位花友的解答):

个人觉得这个答复目前能解决上面的疑问,这个也能为以后定向杂交锦化苗,提供了一个更明确的思路。

 

特鲁特寿简介

(JAA栽培的Haworthia truteriorum )
truteriorum这种十二卷,或者说这种寿,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物种。
很多爱好者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解过这种寿
但是了解过的爱好者毕竟只占总体的少数。
早期输入国内的一些个体,相貌平平,特征也不是很突出。
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关注。
在栽培植物的圈子里,颜值与关注度有着之间的关系。
虽然有一些人会去了解关于植物的更多信息。
但是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
选择自己喜欢的玩法与态度,才会收获更多快乐。
——————————————-
Haworthia truteriorum这个种名的由来与黑王寿koelmaniorum(Koelman)一样,
都源自于农场主的名字。
它们生长在Erfenis农场,这个农场位于Outeniqua山脉北方。
而农场的拥有者便是Truter夫妇。
GM(Gerhard Marx)与Sean Gildenhuys最初在Erfenis农场遇到了这种寿,
Erfenis农场的主人Chummy Truter先生和他的妻子在GM的描述中是非常友善、并乐于助人,他们非常信任GM。
因为这种信任,GM可以在Erfenis农场的任意地方漫步。这对植物的研究很重要。
————————————————
最初特鲁特寿被认为是H.Bayeri的一个变种形式。
因为它们产地很接近。
并且特鲁特寿与H.Bayeri具备一定的共同特征。
后来从开花时间与花的特征方面发现特鲁特寿的独特性。
(特鲁特寿是夏季或入夏开花,而H.Bayeri会在春季或更早开花)
起初是打算把其归类到H bayeri的变种中使用indigoa这个种名。
(其实也这么做过,因为一些植物被描述为indigoa流通过。)
但是后来Ingo Breuer认为它因该被划分为一个单独的物种。
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很独特。
当考虑到名字时,GM认为以Truter为名非常合适。
所有便有了truteriorum这个种名(后缀是拉丁化)。
—————————————–

(GM收藏的特鲁特寿种群,sam拍摄)
虽然特鲁特寿引入国内也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优秀的个体。
目前看来几乎没有..
首先这是一种有2种以上表现形式的寿。
不同的形式都存在着特征优秀的个体。

这些是GM的一些优秀的特鲁特寿育纯个体。
这种寿的变化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它们都源自于GM676这个采集编号。
——————————————–

而这一颗是是Sam播出的一颗优秀的个体。
源自于GM育纯GM676的种子。
这颗个体非常耀眼。以后可能会更惊艳。
—————————————-
这些个体向更多人展示出了特鲁特寿的独特性。
以及其与其他寿类的区别。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
——————————————–
像特鲁特寿这样我们了解并不多的十二卷,还有很多。
因为输入国内,或者世界流通的个体非常有限。
有时候只有1-2个个体的克隆株在流通。
导致很多十二卷,我们并不能对其足够的了解。
育纯的选育,不光是保留下了原汁原味的血系。
也可以让我们通过子代更好的了解这种植物。
杂交和育纯,并不冲突。
是两种都可以获得到更优秀植株的选育方式。
杂交更像是不同特征的融合,
就像鸡尾酒,带给人的不止是色彩缤纷,还有前所未有的口感。
育纯选育更像是通过特选和择优一代代的强化特征。
更像是葡萄酒,每一种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风味。

本文由花友小肆与sam合作完成

解密一种特殊形式的点点寿GM7887B

很多十二卷是拥有一些aff.种群的。
aff.=affinis近乎 这是一个动植物分类学的术语。
为了更清晰易懂我们来举个例子。
首先我们确定了一种十二卷,后又确定了另一种十二卷。
随后发现了一个近似种群。这个种群具备这两种十二卷的特征。
前提是这是一个种群,而不是个体。
那么这个种群标注就会用到aff.
当然,还会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种群因该是个单种。
————————————————–
在mutica与groenewaldii(点点寿)被更多的人认可为两个单种以后。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种群在GM的编号体系中被标注出来。
那就是H.groenewaldii(aff.)GM7887B这个编号,采集地点是Rotterdam。
下面这些是GM育纯的一些GM7887B这个编号的groenewaldii。


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这些植物是否是hyb。因为植物上展示出了mutica的特征,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都是纯种的Rotterdam种群,H.groenewaldii(aff.)GM7887B种aff.所指的近似便是mutica。
Rotterdam这里生长的这些groenewaldii非常多变。
具备多种形式。非常有共性的特征就是白点消失或变少。而都具备白色的条纹。
(白点消失或变少这个特征groenewaldii另一个种群也有这样的表现。这个下次再说吧。)
groenewaldii窗面质感是很独特的,mutica中并没有类似的窗面质感。
Rotterdam种群是也拥有这种特征的。
就算是在mutica中Rotterdam种群也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任何一个mutica种群与之类似。
它的独特性毋庸置疑。
——————————————————–

这是sam播种H.groenewaldii(aff.)GM7887B这个编号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一个个体。
———————————————–
对Rotterdam种群的了解,还仅限GM所提供的一些资料以及图片上。
随后更多的人栽培这种寿,
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相信,未来一定非常有趣。

(本文由博学的小肆兄与sam合作完成。)

十二卷的“花器结构”

十二卷的花器结构对比有一个问题,就是以此区分的类群不像营养器官形态特征那样精确,但是单纯基于营养器官形态又“过于”精确了。
下面这组图是W Swellendam地区的两个H. mirabilis和H. floribunda居群植物的花器结构,大家能看出点什么?

【▲MBB8058A花朵正面】

【▲MBB8059花朵正面】

【▲MBB8058B花朵侧面】

【▲MBB8059花朵侧面】


Lawrence Loucka:这些花一看就知道是十二卷属的。仔细看一下似乎能看出居群的差别,但又很难用语言概括。花管的基部非常相似,花瓣中脉的颜色从黄绿色到红棕色不等。MBB8058上层3枚花瓣的张开程度似乎比MBB8059稍弱,下层3枚花瓣的卷曲程度也比MBB8059稍弱。但是如果把这些图片混杂在一起,我是必分不出来的。
Bruce Bayer:说得没错Lawrence,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除此之外我还跟踪拍摄过几组随株龄变化的十二卷花的形态。虽然这些花的形态很像,但将其纵切一半之后拼上另一居群的恐怕也不会完全吻合。在haworthiaupdates的其它一些文章中我分析归纳了一些区分度高于物种级的特征,比如花苞、苞片和小花的着生模式等。
Bob Guffanti:很多其它类群都高度依赖花器结构进行分类,辅以少量的DNA证据和营养器官形态结构。
Bruce Bayer:说得没错,但旧十二卷属区分三个亚属的依据正是花器结构,这不用轮到DNA的。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叶片特征的不同而忽视花器结构的一致性。

 

红宝石万象资料及与紫镜和红月亮的区别

(ルビースポット )

ルビースポット = 红宝石万象 = Ruby Spot。

培育者:西亚基
命名人:西亚基
上个世纪90年代发布的品种。
————————–

在众多无纹类万象铭品中,
红宝石一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以及非常高的辨识度。
在出特征后红色花纹会变的非常耀眼。
但是这个特征并不仅限于红宝石。
(紫镜、红月亮也具备纹路会红特征)
——————————


(成株后,偏三角型窗,叶片中间有一条明显凸起的纹路。这个特征有别于红月亮与紫镜)

————————–


(原西亚基网站提供标注株照片)

作者:花友“小肆”

美点寿(Atrofusca)的园艺延伸

atro-fusca = atrofusca =アトロフスカ

说到atrofusca就不得不提起,红纹寿
而提到红纹寿,就不得不提起ISI。
ISI = International Succulent Introductions
这颗被我们熟悉所知的红纹寿,
是一个非常出色的atrofusca个体,
其最初是从多德森先生(ドドソン氏)那里引入日本(引入时标签就有ISI字样)。
(紫肌玉露也是从多德森先生那里引入日本的)
一直到现在,一些日本十二卷从业者销售这个品种时,
标签上还可见沿用最初标签上所标记的ISI字眼(这也是很多从业者对信息记录的一种态度)。
这颗个体,从美国,再到日本,再到中国…
先衍化出了斑点品种。
后又衍化出了西瓜寿。
这两次衍化都源自于无性繁殖方式的变异…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个体了。
————————

(红纹寿锦)
—————————
atrofusca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了。
atrofusca 有一个名字,被称之为美点寿。
而其源自于ISI的这颗个体,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被称之为红纹寿。
单从国内流通的一些红纹寿以外的个体来看。
很难把那些atrofusca与红纹寿联系在一起…
————————
这也是atrofusca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之前文中码过了一些关于atrofusca的产地信息(点击详情)。
在这里就不做重复了。
这里主要描述的是atrofusca几个特殊点..
1.个体差异大(育纯),体现在叶型,窗面质感,窗面特征多方面。
2.苗期与成株差异大。
3.不同栽培环境差异大。
4,不同季节表现差异大。
—————————–
你可以想象一下,同一个颗个体的克隆株,在不同的环境下栽培,
一个可以长成丸叶形式而另一个可能会长成尖长叶形式。
没错,atrofusca就具备这样的神仙属性。
————————–

(アトロフスカ)
虽然atrofusca引入日本时间不算短了。
但是其开发度真的很低。
市面上流通的除了红纹寿这颗个体以外。
其他与之相关的。
只有会零星出现的几颗与之相关的园艺。


(アトロフスカ锦)
说真的并不是很优秀。

作者:花友小肆

国内所谓的“玉露”都包含哪些品种?

玉露一词的“内容”从上一波十二卷热潮后,突然壮大了非常多。
当时大概就是名称中加玉露两字,身价起码翻个倍。
随着热潮的淡去。
无序的混乱是毋庸置疑的。
导致于很多后加入的朋友,
对玉露的定义完全没有任何概念。
————————-

我们先从日本说起。
オブツーサ = Obtusa = 玉露
Obtusa一词源自于林雅彦的分类体系。
这是日本大多数十二卷收藏者对玉露范围的理解。
当然,协会有professional版。
主类群框架为Obtusa类群,在其下面建立了多个系列。
每一个系列都有代表这个系列的特征。
而有趣的是协会与主类群平行的一栏中又建立了一个Obtusa以外的类群。
称之为Obumodoki Rui(其中很有名的三仙寿Sensenju就隶属于这里)
—————————
这篇文所指的是玉露一词的所指范围。
而不是Obtusa
Obtusa = 玉露?.
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要根据国内目前的认知来讲了。
首先,目前挂名玉露的品种分为以下几类。
1,Obtusa类群园艺种。
2,原生种约定俗成代号。
3,夸种杂交园艺品种(非Obtusa类群)
所以,日系所描述的Obtusa类群只是国内玉露所指范围三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
———————-
专业与不专业,这事在约定俗成面前似乎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很多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
但是已经形成约定俗称的东西,因为认知群体广的原因,这就变的很难更改。
———————-

接着说Obtusa类群,这个似乎认知度很低。
对其的认知可能都是源自于日本OB-1这个代号吧。
Obtusa这个类群,在MBB的分类体系中,称呼其中大部分种群为cooperi。
一些国内的原生收藏者,最早把所有的cooperi中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种群都称之为玉露。
比如:
cooperi var. gordoniana 钻石玉露。
cooperi var. truncata 姬玉露
cooperi var. venusta 毛玉露
这是对变种的称呼。
也有对种群的单独代号。
比如MBB归属在cooperi var. leightonii中Payne’s Hill这个产地种群。
IB称其为Davidii在国内活动了两个代号“针管玉露”和“大卫”。
后来“针管玉露”并不单指Davidii…其中又包含了一些其他的单种。
毕竟尖长背窗这种特征,在东开普省的十二卷中并不是罕见的特征。
————————-
再比如cooperi var. cooperi中Somerset East这个产地种群。
引入国内后获得了一个“刺玉露”或“超刺玉露”的代号。
——————–
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接下来概述一下三类所包含的品种(选一些代表性强的。)

——————
1,Obtusa类群园艺种多数为登录铭品。
黑肌玉露,紫肌玉露,水晶玉露…..
————————————
2,原生种约定俗成代号。
一:Obtusa(cooperi)类群:针管玉露,钻石玉露,红水晶玉露(leightonii)….
二:非Obtusa(cooperi)类群:蝉翼玉露,丸叶白斑玉露…
———————————-
3,跨种杂交园艺品种(非Obtusa类群)主要是代号..
糯玉露,雪花玉露,红岩玉露(原艳肌玉露)…
—————————
以上便是国内玉露一次所包含范围

作者:花友“小肆”

立叶”notabilis”的两种名称标注

这张照片的原标注为Haworthia notabilis, Buitenstekloof 。
这是一种非常好看的十二卷
栽培状态比原生状态更为惊艳。
但是它与我们认知的notabilis是有非常大的外观差异的。
notabilis常见的标注是maraisii(莫瑞沙)的一个var.形式。

(比较常见的形式之一Haworthia maraisii v. notabilis JDV87/197 Wolfskloof)
———————–


(Haworthia maculata var. intermedia JDV96/108 Buitenstekloof)
采集于Buitenstekloof这种,
还有一种名称标注就是 maculata var. intermedia。
来自于Bruce Bayer的分类体系。
(从外观上来看,这种Buitenstekloof采集种确实更像maculata(麦克雷塔),
当然,分类不光是要看外观…)

作者:花友“小肆”

十二卷栽培中“桐生砂”的使用

桐生砂一种日系园艺基质。
原产于日本群马县的桐生市。

开采于山地沙滩。
(源于河流上游的沙滩)
———————————-

(未经筛选规格的桐生砂)
这是一种多孔火山砂,坚硬且不易碎。
天然呈现弱酸性,富含大量的铁元素。
其具有优秀的透气性,以及良好的保水性。
但是对于保肥性相对来说较差。
在日本桐生砂主要被用于,盆栽,山野草,以及兰花(地生兰)的栽培。
————————-
多浆植物以及仙人掌类植物的栽培使用这种基质,相对较晚。
———————–
其最相对于赤玉土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不易碎的属性。
比较通用的使用配方。
赤玉土8 桐生砂2。
按这个比例使用,排水性会改善很多。
并且赤玉土可以很好的弥补其保肥性差这点。
所以在盆栽的种植中,
桐生砂一般都是和赤玉土搭配使用的。
很少单独使用。
———————-
其主要混入基质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基质的透气性。
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透气性,与硬质以及弱酸性这三个属性。
————————-
比如松柏类盆栽要求更高的盆土透气性,
那么日本栽培者会把配方改为赤玉土5 桐生砂5.
也有栽培者会使用100%桐生砂进行栽培。
而杂木类盆栽,配比3分之2赤玉土,三分之一桐生砂以及少量腐殖土。
————————
栽培十二卷,桐生砂的使用常见有以下几种方式。
100%桐生砂。
赤玉,鹿沼,桐生砂。1:1:1。
赤玉8,桐生砂2。
结合配套的管理方式,都可以栽培出很不错的状态。

十二卷铭品与代号的区别

很多爱好者经常会对一些品种的名字所指范围无法理解。
为此经常发生争执。
其问题点核心可能就是铭品所指范围与代号所指范围了。
——————-
先从园艺说起,
园艺十二卷,这就要从日本的铭品一词说起。
这里先提一个题外话。
日本在公元702年,也就是大宝二年颁布大宝律令,规定了刀工制作刀剑必须刻铭。
什么叫刻铭呢。就是在作品上刻字。落个款。
—————————
而十二卷中的园艺铭品,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一颗植物(个体)拥有一个自己名字。
这颗植物以后所有的无性繁殖个体,都是这个铭品。
什么叫无性呢?
就是不授粉得到种子播种以外的所有繁殖方式都叫无性,
比如叶插,砍头,根插….
这样得到的新植株,被称之为克隆体。
而与其他植株授粉得到了种子,
再播种得到的个体,被称之为“XX实生”或“XX系”再或者直接标注父本与母本。
这是日本铭品的正确标注方式。
大多数日本铭品是经过十二卷协会认为并收录在协会名录中的。
所以命名人,培育人,发布时间都是有记录的。

(天照)
—————————
至于意义呢,比如万象吧,园艺出一颗不错的个体,OK那“刻个铭”。
为什么要刻个铭呢。
都叫万象,也不方便于交流沟通。
而直接说这个万象的名字,很清楚的就能表达出你所指的哪一个万象了。
至于非铭品个体呢,那他们依然那一个共用名字。
那就是万象。
————————–
以上就是关于铭品的信息了。
但是到了国内呢,各种原因吧。
铭品就变成了名品了。
当然有一些是手误吧。
但是两词在中国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上面已经说铭品的意义。
而名品,一大半人都会理解成名牌,大牌….
这与本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而国内对于园艺植株(个体)的命名呢,目前99%是没有认证过的。
大概就是在某个平台发布一下,
一告知。
从此以后这颗花就叫这么个名字了。
或者就是介绍一下花的来历,或者培育信息什么的。
以后卖这个花的无性繁殖植株,就使用发布的这个名字了。
(比如我之前有在论坛命名过2颗玉露,一颗叫冰弦,一颗叫玻璃绘卷大概也是这么个流程)
国内园艺命名就是这么个步骤。
与日本铭品不同的点,就是没有第三方的记录(十二卷协会)。
品种的公正性相对就会差一些。
想去查询有关于这个品种的相关信息如果不能直接与命名人沟通,
就知道靠人云亦云了。
——————————————–
但是与日本园艺铭品一致的是,名字单指一个植物(个体)以及其无性繁殖的克隆株。
—————————————-
接下来就是代号。
什么是代号呢?
代号,指代替正式名称的别名,编号或字母。
或者说外号更亲切一些吧。
这个多出现使用在十二卷原生种方面。
比如: springbokvlakensis 其国内代号就是史扑寿
这个代号的来历是源于音译。
为什么要使用代号呢?当然是方便于交流。
与中国爱好者交流..
甲:你知道springbokvlakensis?
乙:????(黑人疑问)
甲:史扑寿。
乙:知道知道,我还有栽。

(springbokvlakensis)
—————————-
与欧洲爱好者交流…
甲:Do you know Shipushou??
欧佬:?????(黑人疑问)
甲:springbokvlakensis!
欧佬:YE
—————————-
所以这种代号,属于国内流通代号。
代号是怎么来的呢?
就4个字:约定俗成。
可能是某一个人发起的,随后大家一起响应并沿用。
比如Opalina的代号地上の星。livida的代号岩蘭。….
这是所指到种的代号。
还有所指种群的代号呢,一般都会使用一些采集编号,比如GM166,GM390,IB12434….
不过也有不少中文代号。
比如原生玉扇中的刺玉扇,尼古拉中的姬尼古拉,莫瑞沙中的短疣龙角,黑王寿中的短叶黑王寿….
还有特征分组代号。
比如针管玉露…所指范围就非常广,包含了很多单种与产地种群..
再比如钢丝球…如上述一样。
(很多不了解上述代号所指范围的人,
会上述这几类代号认为和日本铭品所指范围一样,
最后尴尬到空气凝固…)
——————————–
当然,也有所指单一个体的代号。
比如一些错误的音译或者错别字啦…
荻原天鹅绒啦(正确的是萩原天鹅绒),十八古令(正确的是Super Green = 超级绿)啊….
或者是一种简称代号。
比如大型黄斑玉露,叫大黄啦,玉扇鬼岩城 ,叫鬼啦…
还有就是与铭品性质一样使用的代号。
比如我个人,也会给一些个体叫一个代号。因为这样比较简单、轻松。
不用搞的那么仪式化….
————————————
总之代号,就是一种属于圈内的语言。
代号的目的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如商用,科普….
但是流通下来,就一定符合了约定俗成四个字。
反之,
就是开撕…
—————————–
十二卷和肉锥并不像生石花一样。
有一位巨人(岛田)填写了大部分原生种名称。
所以,就变成了大家一起来填空的场面。
(现在还有很多品种,并没有代号,流通全靠标注拉丁名)
因为交流(无论是买,卖,探讨)就需要向对方表达出这种东西。
拉丁名,和一些地名信息在国内的流通非常困难。
所以为了更好的交流推广,
就非常需要代号。
———————————————-
当然,代号中也包含了陷阱。
比如: koelmaniorum 黑王寿中有一个比较稀有的var.也就是koelmaniorum var. mcmurtryii。
最初为了描述koelmaniorum var. mcmurtryii,就有了一个代号,叫做短叶黑王寿。
但是koelmaniorum其实是有多个产地种群的。
有一些并不是koelmaniorum var. mcmurtryii的产地种群也具备短叶形态。
这就形成了一个语言陷阱。
你买到的是短叶黑王寿,没错啊。但是并不是koelmaniorum var. mcmurtryii。
————————————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事。
人多了,事看起来就是乱七八糟的。
而换个角度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
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比抱怨总归要强一些…

作者:花友“小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