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母本(编号ZM-2)
万象母本,大窗太线,(编号ZM-2),2018.2.11拍摄
万象母本,大窗太线,(编号ZM-2),2018.2.11拍摄
万象母本,实生的,(编号ZM-1),2019.5.1拍摄
十二卷爱好者都知道,十二卷容易出现僵住的情况,怎样能摆脱僵尸症让其满足复活呢?下面看看花友yazipsjp的方法吧。
去年11月底来了几个小苗,一直没有精心管理,结果一个个都僵在那了,期间换过无数次土,想过无数次办法,都没有得到改善,这个月,丢垃圾桶的心都有了,通过看各位大仙的帖子,和各种比较,找到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先看图说话,最后揭晓谜底。
这个玉露锦真是多灾多难,来的时候就没有根,发根的时候被老鼠拔出来2次,还把叶尖的嫩叶给啃掉了。
来个集体照变化
上图中4月22日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办法,状态极差,玉露锦是5月6日上盆的,过了2天,效果就很明显,马上把其他4位僵尸先生一起换土,在短短的十天不到的时间,基本都满血复活了,而且摇一摇,都发根了。具体比较看图片的日期。
谜底就是纯蛭石,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试试。
补充一点:4月20号的照片只是以前的状态图,实验是:玉露锦5月3号开始,其他4位老兄从5月6号开始。
效果明显吧
这是一篇关于十二卷如何浇水的文章,对养好12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原作者:夜里挑灯看肉,非常感谢原作者的经验分享,原文如下:
关于12卷的养殖,本人已经写过不少文章,写得不好,都是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艰深的理论当然也是要的,但对于大部分爱好者来说,读着觉得晦涩,而且里面的一些东西可能要专门性的养殖才用得着。所以本人希望用一些比较浅显的道理来说清楚一些问题。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棵饱满壮实的12卷植物,美得令人称羡,可是隔天就烂得一塌糊涂,成了一滩稀泥。多数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其实养12卷的人都知道,瓦苇类植物长得算是慢的,那么慢,那么那么慢,以至于大家都形成了共识:不需要什么养料施肥也能养好的。当然不是真不需要,而是需要得很少,基本土壤里原有的那点养料就够了。也对,一年才长那么一点点,几片叶子,能要多少养料呢?但是大家忘记了,同样长几片叶子,能消耗多少水呢?水其实也是不需要多少的。需要的说白了就是叶子里面那点水,还有平时新陈代谢蒸发掉的那点水。可是我们太想对它好了,一有机会就浇水,没有机会创造条件也要浇水。
在自然界,12卷瓦苇生长在降水量很少的地方,为了活下来,它进化出了肉质根,好不容易得到点水它就在肉质根里存起来,很快把肉质根膨胀到很大。因为它有危机感:说不定喝完这口水,俺好长时间都喝不到水了。果然之后往往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水。怎么办?它就把肉质根里面的水反哺出来供应叶子的生长。反正你一年也就长这么三两片叶子,就是不下雨,俺根部这点水也够了。要是不够怎么办?那咱就暂时干巴点,熬吧。但是俺吸取了教训,知道这鸟地方水少得不同寻常,那么下一次一旦有水了,俺就长出更多肉质根出来储水,俺一定要储存出司马光砸缸的那只缸里那么多的水来(呵呵,搞下笑)。当然了,这个过程不需要每棵瓦苇植物去实践,它们已经从它们的妈妈,以及妈妈的妈妈那里有了遗传记忆。原产地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已经深刻到植物的遗传记忆里了。我们常常看到,特别在原产地,往往一个鸟屎那么大的瓦苇植物,底下的根却像个大力士。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原来瓦苇长肉质根不是用来炫耀选美用的,是用来调剂自身需要和自然供给之间关系的。一棵植物已经有了这样的本能:一旦长出肉质根,它的吸水能力是非常强非常快的,而且只要有水它就尽可能的吸收,原产地水少啊,它尽可能的吸也吸不了多少啊,但是到了咱们手里就不一样了。你吸吧,可劲地吸吧,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咱这可是江南水乡,这一来出问题了,最后肉质根发现,原来这地方不需要像俺们家乡那样存水啊,既然这样俺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人生价值?想不开,一下就自杀了。那些虫啊菌啊的这下高兴了,可劲地造吧,感染蔓延,一棵植物可能也就毁了。
现在我们知道,瓦苇长得慢需要的水很少,就算这少量的水也可以从肉质根得到,你还会那么想浇水了么?
在土壤下,瓦苇的根总在经历这样的循环:浇水——吸饱——干燥得有点干瘪——再次吸水膨胀。从这里可以看出,危险在于根吸饱水后土壤里的水还有很多。最安全的是在根部稍微有干瘪处于渴水状态时。对水有所欠缺的时候12卷是最安全的,而且只要有肉质根,也不用担心植物长不好,肉质根可以提供水和养料。
为了达到根有所欠缺的目的,就要少而适量的浇水,有些方法可以给大家做借鉴。土壤要疏松透气透水就不说了,太多这方面的帖子了,而且已经是共识了。
请看下列几个步骤:
一。从思想上认识到,土壤最先干的是表面,其次是底部,最后才是中间。
二。浇水时,表面干是肯定要的,其次最好还要底部干。
三。可以在花盆底部铺一层赤玉之类对水敏感的介质,浇水前用电筒看底部的土壤。
四。底部土壤刚刚变白的那两天(哪怕晚一两天也不要紧)即可浇水。如果你的配土介质很硬,颗粒很大,很不保水,那不用很白,偏白就可以了。
五。重点难点是抓住底部刚刚变白的时间点,不然变白后,一天是白的,三两天也是白的,一个月也是白的,就失去了意义了。
有不少朋友询问我种植的某些成株为啥体型那么巨大?是不是用了什么激素或者“神药”?甚至有朋友认为植物体型大、状态好都是因为用激素催的。
这里我不得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关键是善意的提示给潜心栽培的朋友——植物的状态完全可以通过改善栽培环境和优化栽培技术来获得,并没有捷径,更没有神药。
植物的品相包括植物体型、匀称度、花纹、窗和质地光泽几个方面,其中体型是展示植物栽培状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甚至于说在花纹、匀称度ok的情况下,最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体型。那么植物的体型由什么决定呢?首先是植物的基因型,在基因型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则要通过年龄、栽培手法、营养状态等因素来改善体型。
年龄、栽培手法和营养状态决定了植物的“表观遗传学”,也就是在基因组固定的情况下,固有基因潜能被激发的多少。经常说闷养、高氮肥、温室效应、大温差会促进植物生长,体积变大,这都是因为这些栽培条件会激发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响应,促进细胞的延长;或者激发植物对细胞分裂素的响应,促进细胞内液泡的增大或细胞分裂。这些并没有改变植物基因组,只是激发了他们的潜能,这些激发可以通过环境,也可以通过外源的人工激素。但是必须强调一点,人工激素虽然可以短期改变植物特征,激发植物潜能,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后期会严重抑制植物其它生理机制的发挥,比如抑制发根等等。所以至今,仍然没有一种激素或者说某位善于用激素的人,能够逼真的模拟植物内源激素的水平,应用激素促进植物序贯生长且不产生任何副作用,这几乎是做不到的,除非是神仙。因为植物是活的,动态的,有生命的甚至说有感情,它的脾气秉性是时刻改变的,非常复杂,因此外源激素的给予可能会打乱内源激素的平衡,引起非常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植物的缺陷或死亡(这就是说为啥组培必须要建立离体的无菌的人工控制的微环境)。
对于我们爱好者,尤其是阳台爱好者,如何创造环境来促进植物体型增大呢?首先说,要改善基础栽培条件,比如说种寿,不同的寿对光照、湿度要求是不同的,甚至说差别很大,比如绿肌型寿和白银寿就不同,这样的话就需要结合不同品种选择不同的安置植物的位置,且尽量少移动它们。经常原位转动盆子,使之均匀受光。把握好湿度、温度、光照、水肥,让他们健康生长,这是采取下面特殊措施的大前提,这一点做不到,千万不要往后做。
在建好基础环境后,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来增大植物体型:
1、重视植物的根系,植物根系只有毛细根是吸水的,始终维持毛细根的活性,是长大个的基础。温室里植物长得好,原因也是温室环境有助于毛细根的发育。如何维持毛细根活性呢,首先就是植物尽量少移栽,每次移栽都会损伤毛细根,使得大根系不断地形成生长,这样毛细根比例就会减少。对成株来说,一次性配土定植后,除非植物胀满盆子或者体型受挤压,就不要移栽;其次,尽量杜绝“见干见湿”的初级栽培理念,要让植物根系始终保持微潮湿,并且潮湿的同时还要透气,这样毛细根就会发育的很好且不会憋死。切忌经常大水,或者干燥时暴晒。
在一些干燥的阳台,对于大多数工作繁忙贫于浇水的朋友来说,栽培介质不要彻底的颗粒性,适当含有纤维性草炭、椰壳纤维和珍珠岩,对保水、辅助根毛固着是很有帮助的。虽然有朋友说我的栽培全是颗粒的一样很好,这也完全可能,因为颗粒介质也好,非颗粒介质也好,只有和栽培习惯、环境高度配合,就会发挥最大的效能。
2、植物的年龄是株型变大的决定因素,不要指望幼年时期植物就可以长的很大,虽然在大肥大水情况下一些十二可以被催的体型巨大,但是往往都是虚胖,并不是真的大,一旦缩水迅速变小。只有植物年龄变大以后,“干”物质积淀足够,这时候优化栽培才能更好的增大体型,而不是虚胖。
3、徒长并不一定都是错。种十二的人非常厌恶徒长,认为强光压制和控水是最健康且最佳的栽培方式,但是往往这样的栽培方式是不利于体型的舒展的,因为很多十二的叶子会因为体型过于紧凑而没有足够的空间舒展,进而影响了体型增大甚至还会畸形。
所以说,徒长和控型要有机结合,甚至说是有机契合,这样才会获得大型植物。一个经验是,在生长季到来之初,比如春节后,可以给植物多浇水,且适当遮阴,这样有助于内侧叶子的“徒长”,拉松植物的紧凑度,这样到了生长期再给予强光和适合的温差,新叶就可以巨大化的萌出,且能迅速挤压周围微徒长的叶子,而使株型变得紧凑,这样无形当中“拉大”了植物的体型,并且更加美观,还不容易畸形。
4、光照要均匀,这个无须多说,尤其是万象和扇子,要经常转动盆子均匀受光。
5、花盆大小要逐渐过渡,一开始的小苗要用小盆子,爆根后移栽入大一号的盆子,逐渐过渡,不要一开始就进入大盆。大盆不易控水,小苗的根系不断地延伸、干枯或腐烂,不利于根毛的发育。往往植物的根系满盆的时候,根毛长的最旺盛,这一时机不要错过,而是要经常去创造满盆根的状态,非常有利于增大植物株型。
6、慎用氮肥,氮肥会严重促进植物虚胖,等萎缩以后再恢复可就难了。要多用磷钾高的有机肥,促进植物干物质的积累,非常推荐的是鸡粪或豆饼,这些肥效是综合不偏颇的,作为底肥尤其适合。尽量少用外施的水溶性肥料,会打乱成株叶子发育的进程,影响株型和花纹。
养十二其实对肥的要求并不高,随意使用各种肥料是错误的,能不用肥还是尽量不用,用肥就要用恰当。
而根据西亚基的瓦苇栽培与管理中所述,十二卷遗传,父本遗传主要是窗纹,窗表面特征(如绒毛疣凸)等,而锦变,株型,叶形,根系,则更多取决与母本遗传,因此在杂交中,如猛犸、写乐等玉扇,都是非常优秀的母本,与多纹路父本杂交,很可能出现密纹,大窗,矮脚的铭品级玉扇,所以杂交母本是其最大价值所在
NXM亲本编号,山本洋史先生的习惯。
NxM,N为母本,M为父本
1×2-16,即1号万象为母本,2号万象为父本,-16代表第16个孩子
这些编号对应的万象品种大概是:
1=稻妻
2=欧若拉
3=凤凰
6=紫万象
9=M9
16=稻妻x白菊
另说明:
NxM可称为N系,MXN,可称为M系。
在这些杂交里的某一个特别突出的个体,经过公开、推广、命名、杂志发表才能算作铭品。
比如3×1(凤凰x稻妻)的后代中有一个纹路特别出色,被命名为白妙,才算作铭品。其余的3×1只能算凤凰系,与白妙特别相似的可称作姊妹株。
前一篇更新了一遍岩鸣的关于十二卷植物浇水pH黄金分割点的文章:即采用盐酸调节水pH到5.0(4.0-5.5区间均可),用这样的水浇花或者喷雾,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抑制钙镁结晶体和水渍的出现、有助于根系发育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下面是岩鸣关于这篇文章的补充说明:
酸水理论不是凭空提出的,它有着诸多的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背景,更有着长达数年的实践经验支持。为了帮助更好的理解酸水效应,我把自己的机制认识介绍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毕竟一个有效地栽培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国内十二卷的栽培和繁育,我有生之年也算为多肉界办点实事。
【酸水效应的机制分析】
1、移除钙镁离子的附着:这个在最早的那篇黄金分割点文章中已经大篇幅提到了,主要是说酸水虽然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但是可以让不溶性钙镁盐转化为可溶解的离子,这样帮助移除堵塞气孔、根毛的沉积物,恢复植物呼吸和离子交换能力。这一点被很多朋友错误的理解为酸水是为了除水碱或降硬度,其实酸水既不降硬度,也不会除水碱,只会让水碱溶解。
2、质子生长效应与植物扩张蛋白:这个机制我在最早文章没有提到,因为它涉及了相当复杂的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的知识,非常晦涩难懂,但是作为酸水促生长的终极机制,这里要重点提出来。
植物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质膜上的质子-ATP酶影响细胞内外质子的分布(质子=氢离子=酸),使得细胞内质子扩散到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外的质子可以与钾离子交换,使得钾离子通过其他通道进入细胞内(钾离子是肥料),大量的胞外质子会促进钾通道进一步开放,摄入更多的钾以平衡细胞内外的阳离子氛围。有趣的事发生了,分泌到细胞外的质子会促进植物细胞壁上的一种叫做“扩张蛋白”的分子激活,这种分子可以有效地与植物细胞壁骨架分子纤维素的特定区域结合,使得纤维素这种钢性分子变得更加可塑,在植物细胞内部膨胀压力的作用下,细胞快速扩大。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壁松弛效应,即“酸生长理论”。
氢离子促进扩张蛋白,使得细胞壁松弛,细胞膨大,恰好是植物生长素的效应过程。也就是说,浇酸水=给予生长素刺激。
这种细胞扩张效应,不只是植物叶子、茎的膨大,根系也会相应的延伸生长,可以说是植物综合促长效应的呈现。
3、促进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气体交换,叶表的气孔是非常关键的植物器官,其开放保证了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多肉植物属于CAM光合途径,白天是不会打开气孔的,到了夜晚在温差、湿度和细胞内其他刺激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刺激因子是通过质子-ATP酶来实现气孔保卫细胞激活的,和上面提到的一样,质子可以促进保卫细胞膨胀、提高钾离子的摄入,进而促进了细胞的发生极化收缩,气孔获得通气效应。
因此,傍晚时喷施酸水,可以促进叶表面气孔的开放,极大地促进多肉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发生,暗反应是有机物合成的时相,可以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干物质。
4、通过抑制脱落酸促进植物生长: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抑制性内源激素,调控了植物的休眠和衰老,以及逆境中植物的生长停滞。酸水,可以通过增大质子浓度来改善钾离子的摄入作用,促进细胞生长,这个过程可以抵消或者掩盖住由钙离子介导的ABA负向调控作用,解除ABA对植物的抑制。
【酸的选择】
最佳调酸物质:盐酸(盐酸是目前生物化学和生物活性培养系统最公认的调酸物质,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使用了上百年,很少量就可以达到大幅改变pH的作用,虽然有少许氯离子混入,但对多肉植物来说并不会造成负向影响的,其实我们的自来水中氯含量早就超过这点盐酸了。有的朋友说这是强酸、强腐蚀性呀,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一种理解的偏颇,只有浓盐酸才具有强腐蚀性,用它调酸后其酸性取决于pH,不是说只要含有盐酸一律强酸,我们的胃酸就是盐酸。)
调酸物质优先使用顺序:
1、盐酸(最好)
2、硝酸(次之。当浓度很低的时候,其产生的氧化性可以忽略,对植物没有影响;同时还可以给植物补氮,可谓一举双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其氧化性可能对一些杀菌剂或其他浇水成分产生影响,最好不要和其他物质同时使用)
3、醋酸(效果不确定。有机酸,也就是白醋,可以调酸,但是要加很多,不如盐酸调酸能力强;醋酸根是否对植物产生影响还不好说,最好谨慎或者间隔使用)
4、柠檬酸(较差。有机酸,调酸能力比醋酸还弱,并且还会与微量元素螯合,影响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偶尔使用还可以)
不能使用的调酸物质:
1、草酸(最不能使用的物质。草酸虽然可以调酸,但是其会和钙离子形成不溶性草酸钙,不但起不到上述的促生长、溶解沉淀作用,反而导致气孔、根毛的永久性堵塞,未来恐怕很难解救)
2、硫酸(硫酸根可以和钙离子形成硫酸钙沉淀,也就是石膏;如果长期用硫酸调酸,最后盆土都变成石膏。。。估计可以做塑像了。。。)
3、磷酸(磷酸和草酸一样,都会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和上述理论是相悖的;虽然也可以促进生长,但主要还是靠补磷的作用;除非使用较多的磷酸,才可以使磷酸根氢化,进而溶解,但是这样需要持久酸性,对植物和根际环境不利)
跟调酸理论完全不沾边的做法:
1、酸性离子交换水(的确,离子交换树脂的做法很现代,但是其过程和交换产生的成分需要更加复杂的调酸理论来解释了,这种做法是否可行,还有待判断,至少生物医学里没人用这个,都是纯水调酸)
2、生物性发酵酸水(这个东西同样成分过于复杂,解析起来很困难,因人而异吧,愿意用就用,看效果)
相信很多北方、上海等地的朋友都感受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水质太硬!
表现为浇水后,植物表面出现盐渍(白色的盐斑)、植物侧表面表皮上甚至会有各种类型的盐晶体(小白点)、土壤表面也会出现各种盐分析出的状态,尤其是用赤玉土、活性炭粒等多孔基质做表层土的时候,通过盆底浸水会导致大量盐分上涌,虹吸到颗粒土表面,风干形成盐晶。
这些盐分来自哪里?主要有几方面:
1、来自水质中的“硬度”,即钙镁离子,他们可以跟土壤中的磷酸盐或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有机酸,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当钙镁离子毛细作用虹吸到土表或植物侧表皮上后,则与空气中的CO2形成碳酸盐沉淀。
2、来自土壤,一些基质如火山岩、轻石、兰花用土中可能在生产制造中含有一部分可溶性盐分或者固态钙镁成分,这些成分经过水质的浸出和植物根系的转化作用,都有可能变成水质中的钙镁离子。
3、来自肥料,几乎每个爱好者都喜欢用叶面肥喷施,其主要成分就是磷酸二氢钾,然而这个肥料在特定的水质下会转化为磷酸一氢钾,进而形成磷酸根,与钙镁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和磷酸镁。
4、除钙镁离子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盐晶外,其他很多盐分的存在也会形成多种化学惰性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
这些讨厌的盐分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呢?
1、影响植物气孔的正常开放和光合作用,多肉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虽然不同于大多数植物,但是其气孔也是存在的,并且分布很广泛。多肉植物的CAM途径光合作用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气孔此时开放释放氧气、吸收CO2(与一般植物不同),假如那些盐晶体堵塞了气孔或者阻碍了气体交换,则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导致生长迟滞。
2、影响根系的正常吸收,由于钙镁离子和磷酸根、碳酸根或有机酸的反应是在土壤的液体里,因此形成的沉淀物很细腻微小,他们完全可以“糊住”那些幼嫩的根毛,而根毛才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关键部位。很多朋友疑惑为啥我们种出来的植物跟日本人的差距那么大,人家的又肥又绿,我们的又干又瘦?这里说,不光是土质和综合环境有差异,更关键的是水质,人家日本的植物根毛发达,吸水水分快速正常,我们的根毛都被盐分盖住了,再浇水也没用了,根系寿命也短。。。
3、影响体液的渗透压,除了那些不溶性的盐分外,一些微溶于水的盐分,比如部分硫酸盐也会在析出沉淀和溶于水的平衡中反复运转,同时这些盐分也会影响到植物的蒸腾作用、根毛吸水的平衡,等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会打乱植物体内自身的渗透压平衡,导致植物状态异常,比如窗纹的改变、性状退化和植物萎缩等等。
4、影响美观,这个不用多说了。。。
5、给栽培过程带来更大的麻烦,由于这些盐分的存在,土壤很快会变得布满盐晶,赤玉土等颗粒粉化加剧,这些都要让我们更勤的换盆,更谨慎的度夏。
如何去除这些讨厌盐分的影响?
1、选择软水,比如去离子水或纯净水,大家不要担心这些水里营养太少,因为土壤里的营养还有很多很多。用过软水浇花的朋友,可以深深体会到植物的状态会快速改善,颜色、饱满度、根系发育、窗纹都会随之变好,土表的盐晶也会大幅减少(但短期内难以根除,因为土壤里还有盐分)。而这种方法缺点就是很麻烦,成本很高,需要常去超市搬水回家。。。家用净水器的水虽然也除去了部分盐分,但是总体效果不如瓶装纯净水或蒸馏水。另外,纯净水一般都是天然弱碱性pH=7.5~8.0不利于植物吸收,植物喜欢微酸性水。
2、闷养。大家以前总有个误区,就是觉得闷养为啥长得那么水灵呢?很多人以为是温度高、湿度大或者其他什么什么的,这些都不是根本,其实闷养形成了一个水分蒸发-回浇这样一个循环,水分通过白天的蒸腾-晚上的凝结,使得植物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吸收到了水分,更减少了盐分(因为蒸发-循环的过程,盐分没有增大,水被高效利用了),所以闷养的植物长得肥壮,根本在于水的高效利用,相当于用软水浇花了。但是闷养会导致植物抗逆性的减弱,毕竟在一个不通风环境下栽培,植物的抗逆性几乎荡然无存,夏季或其他病虫害会导致这些植物瞬间over。
软水、闷养都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严重弊端。大家肯定苦恼于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又尽量减少弊病~~~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我近年来发现的新方法——酸化水法:把水质调节pH到5.0附近。
当把水质调节到5.0-5.5这个区间后,水中的磷酸根则会转变为磷酸二氢根、碳酸根转变为碳酸氢根,这些阴离子就不会再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沉淀了,刚才提到的种种弊端将会大幅改善。更重要的是,这种调节方法可以更适合于十二卷类的根系发育、植物的生长、水分和肥料的吸水,因为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十二卷最适合的pH是5.6,而在土壤栽培中,土壤也会平衡pH,所以我们把盆土栽培十二卷的水质pH定义在5.0~5.5之间。
一段时间以来,我私下介绍给很多朋友采取这样的方法避免盐碱,收效显著,因此我把pH=5.0称作十二卷类栽培水质的黄金分割点。植物的主要表现就是饱满、根系发达、盐渍无存、性状呈现良好,植物生长稳定、对肥料和光照增高了响应度。不但不再需要从超市搬软水而而费钱,更不用闷养增加不确定因素。
如何把水质调节到5.0呢?目前经过试验,最佳方法是使用盐酸,其他酸类效果都不好,尤其不要用固体酸或有机酸。
浓盐酸 500ml,6元钱,化工店有售,很方便买到。锅炉房、水处理站、清洗房、化验室、实验室都会有盐酸的,朋友们可以找一找,找到1瓶能用几年!
根据浇水量的多少,提前用大桶储备好一周的水,用浓盐酸滴加调节pH,用pH广泛试纸测定到试纸正黄色或微微泛红,用手沾点尝一下,感觉不到酸味就可以了~~(不要怕,我们胃里的消化液也是盐酸,医学上治疗消化不良还可以口服稀盐酸呢!)。这样的水可以浇、喷都可行,一般使用当天就能看到效果。
是否会有副作用?这个方法我用了2年多了,效果明显,但是最适用于十二卷类植物,不适用于仙人掌科陆生种(尤其是兜,牡丹,他们更喜欢偏碱的水质)。
长期使用目前没有看到明显的副作用,而只是植物越长越旺。。。但是我觉得可以使用酸化水一段时间后,中间交替使用正常的中性水,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酸性物质积累,而事实上5.0的酸度基本上积累不了什么酸性,都被植物和土壤平衡掉了。
原作者:岩鸣
马上进入十二卷最好的播种季节了,这里找到比较不错的播种资料:
① 准备
播种前,将种子放入冰箱冷藏(5~8℃)约一周时间,这样的话发芽会比较统一。
② 时期
最低温度18℃以上的话任何时间都OK。
③ 用土
使用清洁保湿的植料(本园使用纯小粒赤玉土或纯小粒蛭石 两种植料基本没有区别)
④ 播种方法
在土面上以5mm间隔播种不覆土。使用80%左右折光率的毛玻璃,遮光网,塑料袋等覆盖,保持90%以上的湿度,使用侵盆法保持土壤湿度,不要从上面浇水。
⑤ 位置
温室或室内的窗台等明亮的地方。如果在阳台或室外,最好有遮光物。
⑥ 管理
1至3周时间,种子基本发芽。发芽时基本不需要光照,但发芽后需要20%左右的光照,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
⑦ 移栽
约3个月后,用手可以拿住幼苗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但为了防止腐烂,最好在7,8个月以后才是幼苗移栽比较理想的时期。
注意
第一次移栽对日后的成长关系重大。只有一根细线一样的根,移植的手法不好就很容易受伤。(使用干燥的移栽用土,移栽后要马上给水)
十二卷属的播种(升级編)
虽然介绍的是在本园成功率接近100%的方法,但也不是说这个方法就是绝对的。对播种方法存在疑虑的朋友,以及实验了各种方法提高成功率的朋友,使用自己熟悉的播种方法也是没有问题的。
①在耐高温密封罐中装入约4cm筛过微尘的小粒赤玉土(小粒蛭石也OK)。
②使用瓶装水(自来水也没问题)喷雾,直到容器内的土壤湿透。
③将容器的盖打开,容器与盖一起放入微波炉加热后冷却。
④将采摘后用纸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保存约一周时间(几个月也没问题)的种子做杀菌处理。
从冰箱里取出种子,放在纸巾上,用多菌灵喷雾。
⑤用多菌灵喷雾后将纸巾对折,吸掉多余的水分。
⑥杀菌后的种子直接播种到冷却后的容器中,然后拧紧盖子。
播种时间只要保持在18度以上、初夏~晩秋的任何时间都OK。保管場所在温室棚上?棚下?室内等都没问题,至种子全部发芽的10~20天里用报纸等遮盖、制造一个比较暗的环境对发芽会比较有利。全部发芽后、移到50%以上遮光的場所进行管理。6个月~1年、直到移盆不要打开盖子。
⑦移盆前一个月,将盖子打开三分之一,让幼苗适应外面的环境。
⑧不同的品种幼苗大小也有差别、确认幼苗长到自己能处理的大小后(发芽后约6~10个月)移盆。
土壤不干燥的话、幼苗不容易从容器中取出,而且容易伤根。
十二卷属的种子从开花,结果,到采收约需要30天时间。采收后的种子要防止发霉及污染,为了统一发芽时间,冷藏保存是效果很好的。(西亚基(日本) 翻译: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