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斑锦的演变关系

斑锦植物的形成包括细胞和组织两个层面的问题,细胞层面指代的是“锦化”,组织层面则指“嵌合”。“锦化”和“嵌合”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斑锦植物。

锦化作用是指细胞内的叶绿体或质体被破坏、干扰而出现叶绿素等色素合成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受遗传、环境、理化刺激和病毒病害的影响,远源杂交导致的基因缺陷、激素刺激的细胞过度分裂、射线或化学诱变导致的基因损伤、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代谢紊乱等等都会出锦,都是引起锦化的因素。锦化过程涉及一系列色素的变构、比例的调和,呈现出诸多色彩的递变。但只有锦化,不足以形成美丽的斑锦植物,还要涉及第二个问题“嵌合”。

只有锦细胞,无法光合作用,植物是不能成活的。锦、绿细胞相间,植物才能成活,绿细胞饲养着锦细胞。绿细胞和锦细胞的排列方式叫做“嵌合”,构成了斑锦植物的观赏性,而绿、锦细胞排布的和谐程度被称作“嵌合度”。

斑锦植物在锦化和嵌合的双重作用下,突出在两个角度呈现美感:即“斑”和“锦”。“斑重形,锦重色”。当重点突出锦分布形态的时候,我们一般称为“XX斑”,比如“糊斑、覆轮斑”;当重点突出锦的色彩的时候,我们一般称为“XX锦”,比如“晕锦、彩虹锦”。
正常植物转变为斑锦植物,存在特定转归过程,大致是这样一个方向:正常植物—暗锦—明锦—斑锦分离或转变为规则斑锦。斑锦的本质是一种病态,植物得病以后会倾向于修复来逆转疾病,所以锦化形成初期,植物平衡能力很强,可以逆转锦化,形成锦化不鲜明的阶段,即暗锦。生长越快的植物,自愈能力越强,越不易出锦或者锦也容易消失,比如玉露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家今天看到的玉露锦都是靠杂交出来的,祖上就有病,才会出锦。然而大规模玉露栽培的自发锦化,是极其低的,甚至在2010年前国内根本没出现过姬玉露锦,虽然栽培基数已经很大。相反,万象这种生长慢的,自愈能力也差,比较姬玉露,其更易出现自发锦化,所以万象虽然栽培基数低,但是锦化并不少见。这或许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进化压力,万象的进化优势是低于玉露的。

当暗锦进一步发展,植物自我修复力不够的时候,就转化为明锦。明锦就是肉眼可见的锦化部分和绿色部分间隔分开,泾渭分明。锦间隔和谐度好的,嵌合度高,称为“极上斑”,也叫山水斑(山水意境般和谐)或虎斑(老虎的条纹)。锦间隔和谐度不好,嵌合度低,斑锦偏向一方,叫做散斑(锦少)或退化斑(锦偏),栽培寿命不长,大多数会进一步极化分离成全绿或全锦,这其实也是植物自我修复的一个结局——要么病死、要么痊愈,所以斑锦最美丽的时候就是植物和病魔抗争的阶段。病好了,植物高兴了,栽培者哭了(锦没了)。病程拖延的时间越长,锦植物观赏期越长,爱好者做的就是如何延长这个病程,别把病治好。

一少部分植物(特别强调是一少部分),可以在斑锦演变的时候进入“稳定状态”,急性病变成慢性病,甚至干脆耐受疾病,这就成为“规律斑锦”。从生物学上说,锦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与绿色细胞不同,植物不同组织内激素水平不一样,当锦细胞和绿细胞博弈的时候,恰好锦细胞进入一个合适的区域(类似壁龛)并安稳的待在这里,绿细胞不再与之抗争,就形成了规律斑锦,这是斑锦的结局中最好的一个。当锦细胞进入叶原基两侧,就形成覆轮;进入中间就形成中斑;进入里层就形成糊斑;进入分蘖点之上就形成逆斑(疣斑或内锦,如细雪万象)。规律嵌合的植物很难靠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方法来繁殖,因为新不定芽的形成会打乱斑锦的组合规律,形成锦分离的全锦全绿芽。

还有一些很特殊的斑锦,简介如下:

晕锦:是暗锦-明锦转变过程中,植物修复锦化时呈现的激烈对抗过程,表现为颜色的递变,犹如山水画,递变中间色就是植物修复的表现;

彩虹锦:也是激烈对抗的表现,植物发现单靠修复叶绿素不够,只好动员花色素甙或花青素来帮忙,所以呈现了多色斑锦或红叶状态;

琥珀锦:见于琥珀玉露和黄金龙爪槐,表现为新叶子病态,老叶子修复恢复的状态,新叶子还不能表达叶绿素,随着叶子变老逐步恢复表达叶绿素;

花雨锦:锦细胞或绿细胞在寻找“稳定岛”过程中,错误的将窗面下缘纹路形成区中激素波动当做家园,随着纹路形成带来的激素波动,锦细胞分布在这些组织间隙,形成彩色的“花雨”,称为“锦花雨”;反之绿细胞停留在这些间隙里,称为“绿花雨”;伴随彩虹锦或红叶现象出现时称作“霞光花雨”。

佛光锦:跟花雨锦类似,但是细胞分布不太讲究,看到一片激素合适的地方,一屁股坐下就不走了,形成叶尖端下部区域弥散的云片状斑锦,类似佛光,多见于卧牛和君子兰。

极上斑:

晕锦:

彩虹锦:

糊斑:

花雨锦:

退化锦:

作者:岩鸣

十二卷如何玩转辐射诱变?

题目听着挺高大上,其实本人完全不懂,这是“岩鸣”的一篇文章,不知道市面上的那些变异十二卷是不是这样来的?原文如下:

质子重离子技术是辐射诱变的一种,属于对活细胞比较强的一种粒子攻击,目前被用于肿瘤放射治疗。实验型的重离子注入需要加速器,一些大学、中科院都有这样的设备,很容易找到。

与质子重离子相当的其它辐射诱变还有高能Xray,也就是高能光源,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一个是上海之光,一个是日本的Spring8,都是免费开放,大家可以预约使用,日本的加速器还提供免费住宿。

在自己实验室可以选择低能量的加速器或Xray机器,见后面的附图。一般用于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等较易穿透的材料。

除此之外,Co60或镭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也是很好的放射源,但对细胞打击太大,需要后期反复的回交来得到好的突变体。

如果特别想玩这些,建议去大学科研院所联系一下,或者预约高能加速器设施。如果条件都不具备,可以带着植物反复通过X-ray安检仪,也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把种子用贴纸粘在电脑CPU附近半年以上,靠电磁辐射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材料的选择最好是悬浮体细胞,也可以是花粉,也可以是种子,但种子是合子胚需要经过回交。

上海之光

日本Spring8

家用小型Xray

Haworthia ‘Protorose’的由来

Haworthia ‘Protorose’是H.pygmaea’crystallina’(结晶,类似磨面寿)JDV84-15与H.’Ginsekai’(银世界)杂交培育的品种。体型很小,不禁让人想起了H. wimii (微米寿)尽管叶片的疣点非常细腻。

朱庇特(Jupiter)克里克特到底长什么样子?

关于Jupiter。朱庇特克里克特(音译)大概是个什么样…

下面这颗是我购自于欧洲的jupiterA(并没有标记实生,或者系类的描述)。是比较早出现的一个jupiter。

算是比较早的朱庇特,这个系列的培育者是林雅彦(老牌日本大佬)由他编写的书上记载,朱庇特寿来源于De Rust这个产地的克培育出来的(具体融合了什么,就有要问培育者了)然而这种欧州来的朱庇特明显有别于日本西亚基网站上提供的朱庇特照片。

并且西亚基这个也非常早,而且也没有标注实生或系列类词。那么我也可以理解他是纯朱庇特…

这样就有四种可能,
其一,欧洲不标准。
其二,西亚基不标准。
其三,林雅彦培育出来当时并不是一颗而是两颗以上。
其四,是因为种植手法所导致表现不同。

见仁见智。
总之早期的朱庇特就长这样。如今朱庇特早就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各种好款实生多不胜数。其中很多子代已经超越了早期的朱庇特…
我所把这些列举出来,只是让很多不知道的朋友了解一下..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作者:小肆

十二卷中“万象”名字的由来

十二卷植物中的“万象”(maughanii)这个名称是来自于日本和名中的汉字,最初的命名者为日本的白石好雄氏。

当年日本(有)鶴仙園 (ユウゲンガイシャカクセンエン)的白石好雄先生见到这个奇特的植物型态,觉得它的叶片很像是大象的脚(象之足),又想到汉字中的成语森罗万象,也适合来形容这个奇特的植物型态,于是就取森罗万象后两字把不易记的英文maughanii取名为和名中的汉字:万象。所以万象这个名字的字意包含有(象之足和森罗万象)两个意思存在。

昭和11年9月(即公元1936年9月),白石好雄先生就在自己的园刊鶴仙園園报中,正式介绍maughanii这一植物并首次命名为:万象。

后来松居谦次先生于《多肉植物世界》一书中,也直接延用白石好雄先生的命名:(万象)来介绍maughanii,虽然当时争议不断,但也没有更好的命名,因此万象一名也就一直延用至今。

Haworthia wimii(微米寿)的产地及杂交应用

Haworthia wimii(微米寿),生长在Little Karoo的范围内的Langeberg山的北坡附近少数几个地方。它被发现生长在岩石的裂缝中,同时也被发现在遍布石英石与鹅卵石平地上。

H.wimii(微米寿)的披针形叶上有细小的毛看起来和H.paradoxa(青蛙寿)有近亲,H.paradoxa(青蛙寿)生长在微米寿栖息地向南50公里靠近一个名叫Vermaaklikheid的村庄。H.wimii(微米寿)是生长在Little Karoo(小卡鲁)的H.picta和生长在沿海的H.paradoxa(青蛙寿)之间一个很好的链接,

这也许以为着,沿海和内陆的春季开花的十二卷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Haworthia wimii(微米寿)在形态上非常接近H.emelyae ‘major’ (美吉寿),甚至某些个体看起来与后者几乎没什么区别。


H.wimii栖息的平地。

H.wimii栖息的高山。

Langeberg山北部山坡是H.wimii(微米寿)典型的栖息地。

一些在平地生长的H.wimii(微米寿)与H.emelyae ‘major’ i非常类似。

Haworthia wimii JDV 95/23.非常漂亮的原生品种。

由Gerhard Marx先生培养的Haworthia wimii与Haworthia ‘Ginsekai’(银世界)的杂交品种。

由Gerhard Marx先生培养的不寻常的杂交品种,由Haworthia wimii与Haworthia marxii的杂交而来。而这两个品种通常不会在同一时间段开花。

孟德尔第二定律(十二卷杂交应用)

十二卷杂交中往往碰到预测后代遗传母本还是父本的问题,下面介绍的孟德尔第二定律,也适用于十二卷的杂交。结合下面这个文章来读事半功倍:

十二卷的杂交科学与艺术(点击阅读)

关于孟德尔第二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1.杂交试验现象的观察
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时,仍以豌豆为材料。他选取了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一个亲本是结黄色圆形种子(简称黄色圆粒),另一亲本是结绿色皱形种子(简称绿色皱粒),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所得到的F1全都是黄色圆形种子。由此可知,豌豆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所以F1的豌豆呈现黄色圆粒性状。

如果把F1的种子播下去,让它们的植株进行自花授粉(自交),则在F2中出现了明显的形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在共计得到的556粒F2种子中,有四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如果以数量最少的绿色皱形种子32粒作为比例数1,那么F2的四种表现型的数字比例大约为9∶3∶3∶1。如图2-7所示豌豆种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从以上豌豆杂交试验结果看出,在F2所出现的四种类型中,有两种是亲本原有的性状组合,即黄色圆形种子和绿色皱形种子,还有两种不同于亲本类型的新组合,即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其结果显示出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2.杂交试验结果的分析
孟德尔在杂交试验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如果单就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那么,其杂交后代的显、隐性性状之比仍然符合3∶1的近似比值。

以上性状分离比的实际情况充分表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着,其传递方式依然符合于分离规律。

此外,它还表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与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无关,二者在遗传上是彼此独立的.

如果把这两对相对性状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那么,这个F2表现型的分离比,应该是它们各自F2表现型分离比(3∶1)的乘积:这也表明,控制黄、绿和圆、皱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既能彼此分离,又能自由组合。

3.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那么,对上述遗传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孟德尔根据上述杂交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中自由组合的理论。

因为最初选用的一个亲本——黄色圆形的豌豆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在这里,Y代表黄色,R代表圆形,由于它们都是显性,故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选用的另一亲本——绿色皱形豌豆也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这里y代表绿色,r代表皱形,由于它们都是隐性,所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由于这两个亲本都是纯合体,所以它们都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
YYRR——YR
yyrr——yr
二者杂交,YR配子与yr配子结合,所得后代F1的基因型全为YyRr,即全为杂合体。由于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所以F1的表现型全为黄色圆形种子。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根据分离规律,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然后每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各自进入到下一个配子中,这样,在分离了的各对基因成员之间,便会出现随机的自由组合,即:
(1) Y与R组合成YR;
(2)Y与r组合成Yr;(3)y与R组合成yR;
(4)y与r组合成yr。
由于它们彼此间相互组合的机会均等,因此杂种F1(YyRr)能够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相等数量的配子。当杂种F1自交时,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在F2中产生16种组合中的9种基因型合子。由于显隐性基因的存在,这9种基因型只能有四种表现型,即: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

如图所示它们之间的比例为9∶3∶3∶1。

这就是孟德尔当时提出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假说,这个假说圆满地解释了他观察到的试验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遗传定律,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也有人称它为独立分配规律。

4.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与分离规律相类似,要将自由组合规律由假说上升为真理,同样也需要科学试验的验证。孟德尔为了证实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F1杂种,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不同配子,他同样采用了测交法来验证。

把F1杂种与双隐性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双隐性亲本只能产生一种含有两个隐性基因的配子(yr),所以测交所产生的后代,不仅能表现出杂种配子的类型,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类型配子的比数。换句话说,当F1杂种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如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后代,而且比数相等,那么,就证实了F1杂种在形成配子时,其基因就是按照自由组合的规律彼此结合的。

实际测交的结果,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都得到了四种数目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后代,其比数为1∶1∶1∶1,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符合。这就证实了雌雄杂种F1在形成配子时,确实产生了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而验证了自由组合规律的正确性。

5.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根据前面所讲的可以知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世界各地十二卷养法有什么不同?

十二卷长的很慢是大家的共识,所以新人闲来无事就看看世界各地各种十二卷的养法来对比,我们一个个说:

先说日本主流方式,且称为日式。大家都知道赤玉土是他们的标志,但我发现很多人(主要是国内,当然日本那边可能接触的普通爱好者比较少)都认为赤玉的固磷作用就是为了让植物吸收更多的磷元素,其实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日式主要的增加磷吸收的方式是提高湿度,而并不是添加磷元素,固磷的作用恰恰相反是让磷元素形成微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磷酸盐方式来保证磷元素的流失尽可能的小,而达到让植物长时间稳定吸收的作用。毕竟大家都知道植物根系会排出酸性物质,我理解为这就是用来溶解磷酸盐然后吸收磷的。进而我理解为,十二卷长得慢,稳定的肥料供应才可以让植物长的更匀称漂亮,适度的加强磷元素吸收也是符合日式审美的(日本人比我们更重视中庸,很少有极端取向,这个在我玩许多日本人比较重视的玩物中都有感受),而且这样的稳定还体现在生长期和休眠期的过渡上,结合适度的闷养(这东西绝对是日式的,我们最后说)来使得植物的株型更水灵好看!这里要诟病一个问题,日式的这个方式大多数植物是可以做到控制株型,但仔细看很多雅虎、奈良的拍卖还是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对某些品种还是控制起来比较难,容易徒长之类的,比如贝叶寿就尤为明显!但好处也显而易见,植物明显更硕大、水灵!

其次说欧美的方式,相信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玩家很喜欢这种方式(日本也有不少人用这种方式)。特点很明显,植株紧凑、坚实,相对较小而且生长缓慢,但色泽艳丽油亮,株型往往非常的完美,几乎没有裂痕、焦尖。就我本人来说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很多人觉得欧美用这种方式有他们气候特点的优势,那么日本也有这种方式的神级园艺师就让我们很值得思考了。毕竟日本的气候未必比我们更合适吧。相对于日式,欧美的方式有相对较低的湿度和更多的日照等特点,在日本的大棚里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那么既然在日本可以做到,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我们的条件来调整成适合我们的方式。这里撇开经营性的饲养不说,就说我们爱好者,根据很多资料显示,欧美的方式和日式有不同的着重点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据资料显示欧美的方式更注重钙的补充,钙能提高耐晒能力,增加植株的紧实度,让植物晒更多,有更好的颜色和纹路我想这应该是常识吧。所以坛子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在欧美工作学习的很多花友贴出来这类特点鲜明的植物。对于其它的方面,欧美似乎更放任自流一点,拿他们的话说就是更类似野生环境一点。

再次我们来说国内的,国内似乎很难说有什么属于自己的流派,因为国内绝大多数人倾向于日本主流的方式,但国内似乎更多的趋向于更极端的方式。大量生产者大棚的产物就很明显的体现出闷养的可逆性问题,看着粗大的根系却在到手后容易烂根等问题出现,所以往往很多前辈和我说尽可能的买玩家手里的东西。另外,我也在看精华帖的时候看到坛子里的前辈大神也有提出酸水的方式似乎也很多推崇者,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极端方式的另一种表现。作为新手我知道自己可能并没有资格来评论大神前辈的方式,但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没有问题吧。不用太高深的理论知识,简单的科学常识就可以理解酸水的目的。前面我们提到日式的赤玉固磷作用是保证磷元素不流失,而酸水的方式是加速磷元素的释放,主动让植物有更多的磷元素可吸收,短期内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生长期,其实我自己也会在生长期用薄肥勤施的方式在浇水的时候溶入一些磷酸二氢钾;但我不得不问自己,长期的效果呢?按大神的说法是没有副作用的,但是也看到很多人提出,包括我自己也有过感受;赤玉粉化板结这种情况虽然可以通过不用赤玉来解决,但肥力的透支呢?长期富磷是否对生长周期的稳定过渡有害呢?富磷导致的焦尖和叶面开裂远比日式的更多又该怎么解决呢?至于其它问题也看到有人提出,小弟才疏学浅不是很理解就先不提了!

十二卷品种“冰城寿”的种植简介

冰城寿是百合科十二卷属软叶品种中的一类,背窗品种,植株无茎,叶螺旋状生长;叶上半部向外翻转,成水平状三角形或近似三角状的叶面,叶面透明,形成窗状结构,窗上常有不同纹理,叶缘或有小齿状突起。

冰城寿授粉,作为母本几乎无法成功,作为父本成功率也很低,偶有成功。

不低于5℃可安全越冬。种植在家居、办公室中有观赏价值。

十二卷品种“美吉寿”的种植简介

美吉寿(Haworthia emelyae var. major (G.G.Sm.) M.B.Bayer)是阿福花科十二卷属的多年生植物。其主要特征为窗面的透白色毛刺及背窗的白色突疣,大部分品种叶片狭长,呈水平扩散状,叶片数量较多。在适当的养护环境下,植株紧贴地面,株型紧凑。强光照射后,植株呈现较为鲜艳的红色。美吉寿也是瓦苇属许多优秀园艺品种的杂交亲本。

美吉寿栽培宜用浅盆,培养土可用较肥沃的沙壤土。对美吉寿阳光敏感,阳光过强时叶色灰暗。美吉寿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湿度过低时叶尖的须甚至老叶迅速枯萎。

美吉寿要求不高而且耐半阴,甚至冬天对温度要求都不高,因而家庭栽培很普遍,随处可见,观赏主要是茎叶,色彩斑斓,十分好看。

美吉寿喜凉爽的半荫环境,主要生长期在春、秋季节,耐干旱,不耐寒,忌高温潮湿和烈日暴晒,怕荫蔽,也怕土壤积水。
美吉寿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耐干旱,但长期缺水会使叶片萎缩;酷热会使生长停止;烈日曝晒会使叶片,因日烧而出现褐斑,而过度遮阴会使叶片褪色,尤其是褐叶的品种会因此转为绿色;耐寒性稍佳,但低于10℃以下,则会停止生长,且过低的温度,会使多水的叶片细胞,因霜害而结冰坏死,故冬季需注意保温。

美吉寿最适宜摆放在温暖通风的环境里生长。

冬季维持5℃以上12℃以下,最适宜生长温度25℃至28℃,以18~30℃为宜。

美吉寿对水十分敏感,浇水不匀或过多会引起腐烂,每次浇水时都要浇透,等盆土干透后再浇第二次,如盆土不好浇透时可浸灌,及把整个盆放到水里,水面不超过盆缘,等盆土全部湿透为止。

美吉寿生长初期每盆施颗粒肥5~10粒,每隔7-10天施一次,进行正常的管理。

美吉寿生长期应给予充足的光照,若过于荫蔽,会造成株形松散,不紧凑,叶片瘦长,“窗”的透明度差。如光照过强,则叶片生长不良,呈浅红褐色,有时强烈的直射阳光还会灼伤叶片,留下难看的斑痕,在半荫处生长的植株,叶片肥厚饱满,透明度高。生长期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积水,更不能雨淋,尤其是不能长期雨淋,这些都是为了避免烂根。

美吉寿也不宜长期干旱,否则植株虽然不会死亡,但叶片干瘪,叶色黯淡,缺乏生机。美吉寿喜欢有一定空气湿度的环境,空气干燥时可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在生长季节还可用剪去上半部的透明无色饮料瓶将植株罩起来养护,使其在空气湿润的小环境中生长,这样可使叶片饱满,“窗”的透明度也更高。但夏季高温季节一定要把花葶去掉,以免因闷注意的是花葶不要用剪子剪,要用手左右晃着拔掉,这样可以避免残花梗残留在叶与叶之间,对以后新叶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